大盘崛起楼市风起云涌
谁能最终笑傲江湖?经得起买房人百看不厌的品牌楼盘。
如何实现美好的省会城市建设规划蓝图?由一个个单体精品项目的完成为条件。
今年以来,投资大、品质高、影响深远的祥云国际、紫晶悦城、塔谈商贸城、卓达太阳城二期等一批大盘相继崛起,在推动着城中村向城市化迈进的过程中,使我们这座城的都市味儿变得更浓了。在改变城市面貌的同时,也对本地楼市起到了积极的导向作用。
1、促进本地房地产项目开发、销售操作的规范化。相继崛起的各个大盘多是严格执行保质开发、五证齐全销售等规范操作,其榜样作用明显。
2、促进省会整体楼盘品质的提升。这些大盘开发更加侧重于城市规划,需要完善的配套设计和合理的功能划分。省会开发整体水平和档次的提升,承载着对社会、对客户的更多承诺。
3、拉动区域市场整体价格上涨。大盘多定位高端,有先进完整的商业配套,产品设计及价格定位相对中小项目较高,对区域市场的平均价格水平将起到拉升作用。
4、刺激各类需求入市,促动楼市成交量。在房地产调控依然严厉的形势下,消费者的置业侧重点也由项目价格转为其产品品质,促动楼市成交量提升。
5、给市场注入回暖希望,扭转消极者的心理预期。
总之,当一个个新大盘、一个个新环境、新家园带给省会人民时,我们还是喜不自禁的。
综合体:不在数量,在乎布局也
印度经济学家曾经发现过一种奇特的现象:新德里的“城中村”改造后,因了自来水的卫生,住在高楼里的人们再不用到恒河边取不洁的水喝了;然而,本意是为民造福的官员却发现,住在村里时,大家分散而居,关系十分融洽,而搬进楼里后虽近在咫尺,对门相望,关系却渐行渐远。专家们几度思忖,得出结论:改造前村民到恒河边打水,大家可以聚集交流,进楼后,取水足不出户,交流的平台消失了,彼此的关系也因了空间距离的缩短反而疏远了。
人是社会动物,需要耳鬓厮磨。住在大楼里的居民,吵架声相闻,却老死不相往来,内心里都渴望有一个共有的“河边”,城市综合体其实就是交流的“河边”。它不同于一般的卖场——人们直奔主题,买完即走,互不理睬;而在城市综合体,除了购物中心,影院、健身、餐馆、咖啡厅等休闲场所一应俱全,气氛悠闲。在这种氛围里,人们不用相互搭讪,却声气相投,惺惺相惜,不再孤独寂寥。此外,综合体实际上是一种“体验经济”。顾客来这里绝非仅为购物,而是在体验一种新型的,时尚的生活方式。高端的设施,多元的业态,令人能在“一站式”的消费中享受另类的生活情趣;而优雅的环境更能重塑市民的文明品性。
笔者以为,综合体之所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正说明了此物在省会的稀缺程度。试想,如果用十几年前的老眼光看如今满坑满谷的汽车,岂不令人哀号哽咽,拊膺顿足?
关键的问题不在数量,而在乎布局也。
商圈迁移 省城商业地产格局新变
作为一个省会级别的百万人口城市,多年来积累的消费力也到了需要本土释放的时空区间。正所谓“存在即是合理”,当下遍及全城的以城市综合体为代表的各类商业地产业态建设,无疑是符合石家庄城市整体需求的。
但是,我们在对城市发展保持欣喜的同时,还需要进一步思考城市综合体等商业地产的未来发展。包括项目数量控制、质量提升、区域分布、后期服务等等问题,都是决定城市综合体未来在石家庄商业地产版图上能否进入发展上升期的关键。
在此轮风潮中,我们迎来了包括众多国际知名品牌在内的商业企业入驻,这对于提升石家庄城市形象、打造都市尚品生活圈是极为有利的,而把城市高层消费人群的购买力留在本土,也能进一步带动其他消费市场的发展。
最后,我们也要看到,石家庄的城市整体发展水平以及区域发展均衡还有提升空间。这一方面也许造成传统商圈数量不足,项目分布过于集中,但是这同时也是一个发展契机,我们还有包括新华世贸中心、塔谈商贸城、第二个万达广场等更多的区域可以承载新的商业地产项目进驻,打造全新的商圈,并带来像湾里庙商业形态转移的全新变化,形成全新的生活圈。总而言之,我们既要对石家庄商业地产蓬勃发展的良好局面保持信心,也要对后续的市场运作未雨绸缪。如此才能使石家庄商业地产的辉煌时代更长久、更坚实。(来源:燕赵晚报 名门地产通讯员 康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