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商务商贸金融核心区项目将成石家庄新地标

2012.06.28

  日前,记者在桥西区站前街看到,中央商务商贸金融核心区项目的拆迁工作正在紧张有序地进行。这个占地一平方公里的总部经济项目,将覆盖中华大街、站前街、中山路、裕华路合围区域,全部重新开发后,预计税收年可达50亿元,成为桥西区乃至全市的新地标、经济新引擎,当之无愧的“寸土丈金”新高地。

  桥西区通过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吸纳整合优质资源,从有限的城区中开辟出无限发展空间,为区域经济发展培育新动力,成功走出了一条以总部经济为主导,以楼宇经济为载体,金融经济、商务经济、知识经济协调发展的现代服务业发展之路。

  总部经济提升空间承载能力

  作为省会的主城区、老城区和传统工贸区,桥西区的人口密度大、土地资源紧张。如何解决突破发展瓶颈,寻求新的发展空间呢?

  桥西区委、区政府提出,以土地存量结构调整带动投资增量结构优化,充分挖掘土地资源的最大潜能。为此,该区瞄准了占地少、能耗小、综合效益高的现代服务业项目。通过黄金商业地段拆迁升级、城中村改造、企业搬迁等途径,盘活土地存量,发展现代服务业和高端商务设施建设;以总部经济吸纳整合优质资源,加快城区实现聚集式发展。目前,总部经济的牵动效应日趋明显,税收已占到全区财政收入的一半以上。据统计,总数达64家的总部企业数量,去年的经济税收已占桥西区总财政收入的62%。

  总部经济项目的飞速崛起,使省会核心区域的辐射功能不断增强,商业黄金地段的空间承载能力得以提升,从而引领现代服务业步入佳境。据统计,全区服务业增加值去年完成187.8亿元,是2006年的1.9倍,年均增长13.9%,总量和增速均列全市首位,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7.7%,服务业成为加快城区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

  今年,该区共安排建设项目140个,总投资1150.99亿元,其中,现代服务业项目122个,总投资1125.72亿元,占投资总量的97.8%。

  金融聚集区实现“寸土生金”

  桥西区的自强路区域是省会金融聚集区,金融大项目的不断进驻,让这里成为全市极具发展活力的地域,“寸土生金”正在变为现实。

  在自强路原有几家省级银行的基础上,该区不断加强周边旧城区改造力度,推进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引进金融业大项目,大力实施“筑巢引凤”战略。

  金融产业聚集区的旗舰优势,吸引了兴业银行、浦发银行、东亚银行、招商银行等10余家国内外知名商业金融机构签约入驻,中国银行河北省分行、中国工商银行河北省分行等13家省级银行总部均落户桥西,占全省所有省级银行总部的68.42%,辖区各类金融机构达180家,金融企业对税收贡献率达29%,构筑起省会金融经济聚集式发展的新格局。

  目前,该区域有银行、保险、证券、投资等金融企业27家,2011年纳税总额12.2亿元,占区域总量的83.6%。

  新型空间载体成员不断增加

  总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的万象天成城市综合体,目前已吸引了500多家企业入驻,其商业配套和生活服务双轨的商业运营模式,不断扩展了传统商圈的服务功能,也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据桥西区发改局局长赵雪飞介绍,该综合体2011年仅商业部分销售收入即达到11亿元。

  如今,像万象天成这样的高端商务楼宇项目,桥西区还有一大批已建成和在建,其中不乏“20+X”全市商贸服务项目。它们的共同特点是承载力强,功能齐全,品位高雅,为总部企业入驻提供更高品质的立体空间和服务平台。计划今年10月份开业的金正海悦天地项目,总投资18亿元,建筑面积33万平方米,是集商业商住、酒店式公寓、五星级写字楼、商务会展、高档住宅和都市园林景观于一体的超大型现代综合楼宇。投资170亿元的20+X重点商贸服务业项目——祥云国际“吃遍中国”,正在西三教村的土地上拔地而起。投资200亿元的省会次中心城市西南高端商务商贸区,是在西二环、南二环以内合围500亩土地,打造30-40栋现代化商务楼宇,以总部经济、国际贸易为重点发展方向的高端商务经济集聚区。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桥西区正在谋划的新开工项目华润综合体和盈伴国际广场,预计总投资为110.35亿元,投资强度可达110.35亿/平方公里,将成为全市投资强度最高的区域之一。(来源:石家庄新闻网  名门地产通讯员 康洁)
 

推荐新闻